清影艺术空间很高兴呈现「肖像:陈栋帆 × 沃特·罗宾逊」双人展。展览于2019年5月3日-7日率先在画廊位于纽约的空间举行预展,随后于5月25日-7月25日在清影杭州空间举办,并随展呈现图册。
去年夏天,陈栋帆在纽约中国城宰也街 (Doyers Street) 实现了公共艺术项目“龙与花之歌”,之后艺术家回归工作室继续他数个肖像系列的创作。此次展览呈现其中的一个系列:“无主之作 (Portrait for No One)”。相较于陈栋帆的壁画创作(他此前在杭州、雅典和都灵等城市创作的壁画,皆为永久保存的绘画装置),这些架上作品保留了艺术家色彩丰富和动态抽象的风格,并且平添了精巧而直接的旁征博引,能看到现代主义艺术大师的标志性风格,像是毕加索立体主义的人物和培根粗犷的笔触。如标题所示,整个系列没有邀请任何模特,这使得陈栋帆能通过想象的人物来探索绘画性的表达,趋近他理想的肖像绘画。这也使得陈栋帆同时成为了肖像的模特和作者,最终的作品则更多地表达出一种精神性的反观,而非传统意义上对模特所行的凝视。
沃特·罗宾逊身兼画家和艺评家的身份,他对消费主义和波普文化的细致观察形成了直接独特的视觉语言。罗宾逊的创作主题包含许多庸常却又含义丰富的象征,像是低俗小说的封面、品牌塑造的广告、包括快餐、烈酒和香烟包装在内的各类日常消费品等。对于艺术家来说,在绘画中使用转瞬即逝且格调低俗的图像符号是他“作为消费者的复仇” 。此外,杂志和广告中的人物是被物化了的形象,而对静物的刻画又具有强烈的拟人感。因此,“肖像”成为一个双重概念和一个充满了可能性的创作门类,使艺术家得以在其中拓展他的绘画探索。「肖像」将展出艺术家不同尺幅和材质的作品。罗宾逊大尺幅标志性的床单丙烯画,将与小尺幅的纸本绘画并置在一起,藉此强调出其创作的复杂意味,让人既感新鲜又觉复古,既熟悉又疏远,既赏心悦目又充满讽刺。
陈栋帆与沃特·罗宾逊的工作室彼此紧邻,两人以画会友,在各自进行独立创作的同时,也享受互相之间的异同,互为增益。
陈栋帆1982年生于中国山东,2008年获得中国美术学院综合艺术系学士学位。作为清影艺术空间最早代理的艺术家之一,他此前已在画廊进行了四次个展。他的作品广泛展出于纽约、中国和欧洲等地。陈栋帆以其体量庞大的公共艺术项目著名,包括“忐忑”(杭州,2010)、“幸福在哪里?”(杭州,2011)、“梦想”(都灵,2011)、“活着在死之前”(雅典,2016)等,上述四个项目皆为永久保存的绘画装置。2018年夏天,陈栋帆在纽约市交通局和华埠共同发展机构的遴选中脱颖而出,实现了一个大型公共艺术项目。艺术家在纽约华埠宰也街(Doyers Street)长达61米的沥青路面上创作了完整的街面壁画“龙与花之歌”,作品如《纽约时报》所说,是“一幅展现了宰也街的过去与现在的肖像” 。陈栋帆2014年移居纽约,此后一直工作生活于此。
沃特·罗宾逊1950年生于美国德拉华州威灵顿,因求学于哥伦比亚大学的心理学和艺术史专业而移居纽约。罗宾逊早年以艺术写作及批评为主要实践,他曾担任《Art-Rite》的创始主编、《美国艺术》(Art in America)的新闻主编、《东村之眼》(East Village Eye)的艺术主编、周播电视节目《Art TV Gallery Beat》的主持人等等。1996至2012年间,罗宾逊一直担纲《artnet》杂志的创始主编。此外,他还是《Artspace》知名的专栏作家,2014年,他在写作中提出的“僵尸形式主义”(Zombie Formalism)很快成为当代艺术中极具影响力的概念。罗宾逊自1970年代晚期开始进行绘画创作。1982年,Metro Pictures画廊为他举办了首次个展。艺术家的创作自成一格,他杂糅了低俗浪漫电影的图像、对消费主义符号的刻画以及对时尚品牌视觉的嫁接,《纽约时报》称其为“‘图像一代’(Pictures Generation)中的领军人物” 。2016年,Jeffrey Deitch画廊回归后的首展即呈现了罗宾逊的专题个展。2017年,同名展览「沃特·罗宾逊」在清影艺术空间的杭州画廊举行,这是艺术家的首次中国个展。罗宾逊现工作生活于纽约。
收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