穹顶之下
前言
“对我而言,艺术是一种独特的体验与表达的方式,它与日常感受关联在一起,方法和目的就从中发酵。”——方伟
内与外
“穹顶“这个结构隔离着内外,却也有着勾连的可能。“内与外”这组关系可以说是艺术家从2008年至今,一直潜藏在创作中的一条线索。“内”是神秘的、躁动的、一望无际的黑暗的水,“外”是被规训、现实的、却无所不在的空气般的所在。“内”是我的冲动与欲望,“外”是不得不的日常生活、规范,这里面也暗含着弗洛伊德所区分的“自我”、“本我”、“超我”的涵义,内与外常常即相互区别又彼此纠结、缠绕和循环。
日常:破碎的知识与时间
个体的注意力和时间,在这个人通讯终端和网络已经非常普及的时代,常常被外界随时随地的转移和打断;而自媒体和各种社交媒体的发达,参差不齐的信息洪流般涌入,又促使我们改变和提高对信息处理和筛选的方式。这是我们大多数人无法逃脱的处境,我们体验、适应、抗衡。面对破碎的知识与时间,方伟在他的绘画中常常会保留时间的元素,画面在零碎的日常体验和感受中被慢慢增减、过滤、沉淀成形。那些不确切的物体边缘、在画面中纠缠着的树枝、闪烁的晶体、怪异拼接的物、消失的局部,它们像迷雾一样在画面中显现着这个碎片化又不确切的日常,烟雾缭绕,时隐时现。
戏剧与道具
“我总觉的自己是以导演的角度去考虑画面,提笔自然的将画布想象为一幕戏剧。”(方伟)从《梦魇的演出》、《世界公园—托特亚特》到《只有我知道的世界》、《沉默像一首写给你的诗》再到《无主之地》再到今年的新作,戏剧感是一直延续在画面中的,画面的情境往往即日常又异常。艺术家像导演设置角色和摆放道具一样布置着画面结构。其中2013、2014年创作的拼贴绘画《无主之地》更是跳出画布之外,尝试直接用“绘画”进行布景,打开绘画、戏剧、装置之间一种新的可能性。而艺术家所有的作品在某种程度上,又可以被视为是平行或潜在与艺术家个体生活体验的一个大的剧本,这个剧本在个体时间与公共时间的化学反应中被不断被书写着。
本次展览的现场呈现的作品,按照内容可以分为:穹顶之下、彷徨者的家园、失落的图像三个部分。“穹顶之下”通过拼贴的剧场,来呈现“内部”这个精神空间的活动图景;“彷徨者的家园”描述的是空间中物和景的叙事。“失落的图像”重新建构经历过时间的记忆深处热情和冲动。通过这三部分梳理和区分,展览在呈现艺术家2015年创作的一系列新作品的同时,也能钩沉出艺术家自2008年至今的创作的面貌和脉络。
李晟曌
收起